因此,骨骼肌、心臟以及身體組成(像是骨質密度、水分流失,以及體脂肪增加),以及訓練量、訓練強度減少,這些變數是導致最大攝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所以反過來說,如果能好好控制訓練量、維持肌肉量、減少體脂肪增加,就能減緩最大攝氧量下降的速度。
不過,即使是那些能夠進行最強度訓練的運動員,某些功能的退化仍然是無法避免的(P.T. William 1997)。Tim Noakes 懷疑,人體退化的速度以及隨著年齡增長維持較高訓練量的能力,可能與基因的先天優勢有關聯。那些能夠承受更高訓練量的運動員,可能在基因上有先天優勢,使得他們其他器官也老化速度較慢。
這些原本就已經具有先天優勢的運動員,即使老化,在訓練時依然能夠表現得較一般人更好,而且這些訓練可能有助於進一步延緩他們表現下降的問題。所以換句話說,基因對我們的影響很大。
對於一般人來說,刻意減緩最大攝氧量降低有什麼好處?
F.W. Booth(1989)指出最大攝氧量下降的速度可以用來預測壽命。他認為人的壽命最終會結束於最大攝氧量減少到只剩下維持基礎生理作用(如呼吸、循環、調節體溫)的基礎代謝率 3 ml/kg/min。
下圖秀出最大攝氧量與壽命之間的關係。三組運動員,他們 20 歲時的最大攝氧量分別介於 50~60 ml/kg/min 之間。如果他們在老化的過程中可以維持訓練,使得最大攝氧量降低的速度維持常數的話。從 Booth 的假設,這些人可以活到 100~125 歲之間。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預測,實際上我們可能會遭遇疾病或意外,所以壽命往往比這個樂觀的預測來得更短。
不過,即使是那些能夠進行最強度訓練的運動員,某些功能的退化仍然是無法避免的(P.T. William 1997)。Tim Noakes 懷疑,人體退化的速度以及隨著年齡增長維持較高訓練量的能力,可能與基因的先天優勢有關聯。那些能夠承受更高訓練量的運動員,可能在基因上有先天優勢,使得他們其他器官也老化速度較慢。
這些原本就已經具有先天優勢的運動員,即使老化,在訓練時依然能夠表現得較一般人更好,而且這些訓練可能有助於進一步延緩他們表現下降的問題。所以換句話說,基因對我們的影響很大。
對於一般人來說,刻意減緩最大攝氧量降低有什麼好處?
F.W. Booth(1989)指出最大攝氧量下降的速度可以用來預測壽命。他認為人的壽命最終會結束於最大攝氧量減少到只剩下維持基礎生理作用(如呼吸、循環、調節體溫)的基礎代謝率 3 ml/kg/min。
下圖秀出最大攝氧量與壽命之間的關係。三組運動員,他們 20 歲時的最大攝氧量分別介於 50~60 ml/kg/min 之間。如果他們在老化的過程中可以維持訓練,使得最大攝氧量降低的速度維持常數的話。從 Booth 的假設,這些人可以活到 100~125 歲之間。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預測,實際上我們可能會遭遇疾病或意外,所以壽命往往比這個樂觀的預測來得更短。
![]() |
Tim Noakes, Lore Of Running 第四版, Fig 2.17 |
翻譯來源
Tim Noakes, MD, ⟪Lore of Running⟫, Human Kinetics, Fourth Edition, Training Changes, Page 84~85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