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步時是否要用力把腳掌從身體後方拉回前方?
- 強力的擺腿或快速抬膝是否可以幫助跑者向前推進?
![]() |
出自 ⟪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 |
當我們拉起後腳時,由於腿部擺盪的旋轉半徑縮短,後腳擺動的速度自然加快。所以後腳擺盪的速度加快並非跑者主動用力拉回的結果;就像花式滑冰選手在表演時,他們是利用收回四肢的方式形成轉速加快。
而且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將腳掌上拉靠近身體質心時,能幫助身體在回到關鍵跑姿時與地面垂直,發揮完整的落下效果。
為什麼跑得越快時,腳掌上拉的高度越高?
向徐國峰教練請教之後,他的回覆如下:“因為支撐腳落地之後速度為零,在慢速的情況下(比如時速7公里),身體跟支撐腳的速差只有7公里,所以不用拉太高就回得來,但如果跑到3分速(時速20公里),腳掌落地後速度為零,身體前進的速度為時速二十公里,兩者間的速差非常大,跑者為了讓腳掌及時回到臀部下方,所以必須將後腳擺盪的旋轉半徑縮得更短,也就是讓腿部的質心更靠近臀部來使擺盪的速度加快,才能使腳掌即時回到臀部下方。”
因此,速度越快上拉的高度越高,是高速行進時跑者為了使腳掌及時回到臀部下方的方式。
短跑,是例外
上面提到的技巧是一般長距離的跑法,但是對於 100公尺、200公尺、400 公尺這類短距離的比賽來說,則是例外。
上面提到跑步時如果主動用力快速抬膝,會使得身體整體移動的速度變慢。但是短距離的速度需要維持超大的落下角度,此時由於上拉的高度已經到極限了,所以只能藉由提升步頻來維持速度。雖然主動抬膝是一個比較沒有效率的動作,但是短距離跑者若是具備了足夠的核心肌力,就以可以避免因為快速抬膝,使身體整體移動的速度變慢。
上面提到跑步時如果主動用力快速抬膝,會使得身體整體移動的速度變慢。但是短距離的速度需要維持超大的落下角度,此時由於上拉的高度已經到極限了,所以只能藉由提升步頻來維持速度。雖然主動抬膝是一個比較沒有效率的動作,但是短距離跑者若是具備了足夠的核心肌力,就以可以避免因為快速抬膝,使身體整體移動的速度變慢。
也就是說,必須練得夠壯,才能在主動快速抬膝使腿部拉回的速度變快,又不會使整體的速度變慢。
![]() |
Photo By Bradley Dunn on Unsplash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