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06-21

超越 PB 的迷思

Photo by Nicolas Cool on Unsplash


「教練,這次比賽我能不能跑得比之前快?」
「這次比賽能突破個人最佳成績嗎?」

訓練的越多,心裡的期待也越多。到了賽前一晚還不停幻想導致自己失眠,很多人應該有過類似的經驗。

「為什麼我覺得自己比之前還差?」

到了比賽前最後一週,要調適好患得患失的心態並不容易。

太在意比賽成績,反而容易使自己自亂陣腳。其實最終能否順利突破 PB(Personal Best),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破 PB 是偶然發生的,是一種機率。


破 PB 是一種偶然的機率


機率就是像氣象主播說的降雨機率,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

想要順利完成一場比賽需要諸多條件的配合:比賽當天沒有颱風、疫情平穩,還需要天氣涼爽,剛好出現涼爽的溫度、濕度、陽光曝曬度,賽道上也一切順利沒有出現任何狀況...等等各種數不清的變數都恰好到位,才能順利突破 PB。其實上述的因素很多不在我們的控制之中,只要只要任一個因素變了,就不會是我們期望看到的樣子。

參加比賽最常獲得的成績不會是 PB

即使是賽場的老手偶爾也會在比賽中失常

由於PB包含許多我們能掌控以及我們無法掌控的因素,因此PB的發生其實是偶然

如果能以機率來看待PB,就會比較容易保持平常心。唯有如此,狀態才能穩定下來。

教練對訓練內容的挑選也是機率


訓練的主要目標是要達成「我們所期望的未來」。由於是一種期望,所以訓練內容也是基於對比賽表現是否有效的「機率」來選擇。



如果在訓練的過程中,接收到的刺激太少或太多,身體無法為了適應這個刺激而產生反應,那麼這個訓練就不會有預期的效果。在各種刺激的反應之中,其中一個是減少對於速度的恐懼。

恐懼?

是的,陌生的速度對跑者來說是充滿恐懼的。舉例來說,如果你已經習慣了在某個配速下跑完5K,如果要跑得比習慣的速度更快時,就會產生恐懼。

想要達到期望中的成績,就要以期望的速度訓練。但是速度是會讓人恐懼的,所以各種不同速度的間歇可以減少你對速度的恐懼,逐漸適應。就像坐雲霄飛車的時候,光是坐著什麼也沒做也是會心跳加速、全身用力的。第一次坐的時候心臟撲通撲通的跳,但重複坐個幾次之後就習慣了。


Photo by Itai Aarons on Unsplash


破 PB 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在訓練過程中,我們一直試著去突破自己的舒適圈。這件事最重要的意義在於當你看到自己處在困境之中,甚至發現自己做不到的時候,是否依然還能願意去面對這個挑戰。

但若將成績視為自我的唯一價值,就失去意義了。

如何面對比賽的焦慮?


賽前緊張大部分是太在意結果,或是對自己有太多的期待。旅美大聯盟投手王建民,曾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於如何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時這樣說:

「我一球一球投」

「在球場上,我只看到捕手跟他的手套」

在面對比賽的過程中,對於心裡的各種比較、擔心、不安、恐懼等想法或感受,保持著「知道就好」。知道自己有這些情緒,就足以讓自己冷靜下來了。

準備比賽就像走在一條空中的鋼索上,重點在於過程中的每一步,是不是走得踏實、清楚、放鬆。

對於焦慮的自己,「知道就好」。覺察自己的狀態是穩住狀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