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02-07

力量訓練的核心原則


動作選擇應以全身性的力量動作為主,而且該動作要能以爆發性的方式完成;動作安排的時序應由簡入繁。

90%以上的人都不具有基礎的做功能力,像是關節活動度、動作穩定度。因此安排課表時,矯正訓練以及單關節動作的比例不應該太高。而且爆發力動作要在關節活動度、動作穩定度、力量都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能開始進行。


不要設計一份完全符合專項力量的訓練課表,它並不存在。

力量訓練的目的是預防受傷。這一點在麥可波羅伊的功能性訓練聖經中也一再強調。因此基礎是最重要的。不必追求花俏的動作。放鬆、靜態伸展、動態伸展、啟動、動作準備、動態熱身,這些是基礎中的基礎。是一開始訓練時最重要的步驟。


訓練量是最關鍵的變數,它應是波動且提前計畫好的。

一開始建議從 4 公斤的壺鈴,每個動作 8 次三組的方式開始(之後 10 次、12 次,三組)。以本書的估計方式,如果重量可以做到 1RM 的 80%~75% 之間。那麼爆發力與最大肌力可獲得最多的效益,肌肥大的效果中等,而肌耐力則幾乎無效。

訓練強度主要保持在一段狹窄的波動範圍內,以進行有效的訓練刺激。

以8-10-12次三組的數量。重量大約介於1RM的80%~75%之間,可訓練到爆發力與最大肌力,肌肥大效果次之。

所有的運動能力,包含做功能力、力量、爆發力與速度都必須在課表裡,但各能力的訓練量應視需求彈性調整。

做功能力是指在正常的關節活動度下不會有受傷的風險。具備了做功能力之後,才能長時間維持動作品質與強度,並在訓練後穩定恢復。
在65頁提到「不同的運動項目之間,核心原則是一樣的,主要的變化發生在應用層面,所以不用整套換新」。以訓練計畫的主課表來說,清楚配對組之間的訓練目標就可以輕鬆替換不同元素。例如第一組配對組可在雙側髖關節,與核心訓練間安插活動度的伸展,作為輔助。以髖關節周遭肌群與核心訓練為主,第二個動作可作為動態恢復,也可視情況做矯正動作。

書中也不斷提到教練的眼光要放得長遠,蘇聯的教練會一次安排好4~5年每一天的訓練計畫,有的甚至是十年。但大多數教練不會這麼久,高中教練頂多3年,大學教練可能更短。但無論如何不能太早進行過多的高強度訓練。一切都要以運動員的一生來考量,務必要從基礎開始。這樣將來無論是誰來訓練他們,都能有更高的機會持續進步下去。
因此關節活動度,動作正確性或動作品質,發展力量是基礎期的重點。

我個人最認同最後這一部分,在丹尼爾博士的跑步方程式書中也提到,要以一生來考量。在成為一位優秀的跑者之前,我們必須先顧好自己在家中的角色,與工作上的角色。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跑者。以上是 The System 第三章的閱讀心得一。



補充:1RM的估算方式。如果100公斤可提起一次,無法再來第二次。1RM就是100公斤。如果能進行動作五次,無法進行第六次,100公斤就是5RM。在不知道1RM的情況下,也可以用這5RM來回推1RM的估計值。

反覆次數與1RM的比例關係如下:

  • 反覆次數1次=100%1RM
  • 反覆次數2次=95%1RM
  • 反覆次數3次=93%1RM
  • 反覆次數4次=90%1RM
  • 反覆次數5次=87%1RM
  • 反覆次數6次=85%1RM
  • 反覆次數7次=83%1RM
  • 反覆次數8次=80%1RM
  • 反覆次數9次=77%1RM
  • 反覆次數10次=75%1RM
  • 反覆次數11次=70%1RM
  • 反覆次數12次=67%1RM
  • 反覆次數15次=65%1RM
以5RM100公斤可知,100公斤是87%的1RM,所以1RM是114.9公斤。說到這邊,就不得不說明什麼是保留次數。如果100公斤是分腿蹲的5RM,表示做完五下就沒有力氣再做第六下了,也就是力竭。但不需要在訓練時追求力竭,而是應該保留2~3次的餘裕。
所以重複8次的動作,同時保留次數3次的重量,應該選70%的1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