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11-06

賽前從來不曾跑過一次半馬,怎麼知道自己當天能不能完成?陳士登Amos|跑步教練的運動筆記

賽前從來不曾跑過一次半馬,怎麼知道自己當天能不能完成?(2024年3月更新)


通常大家會在馬拉松比賽前,想要預測自己可能的成績,不論是是否能完賽,或是可能的最佳成績。而且一般也習慣在賽前跑一趟長的,模擬比賽當天的情況。如果全馬賽前不曾跑過一次30公里,或是半馬賽前沒有跑過一次21公里,就會懷疑自己是否能跑出好成績。

如果只看單次訓練的話,好像是這樣子。

可是這是只從單單一次的訓練來看。實際你所累積下來的訓練應該是包含著過去的12週或數月以來的:關節活動度、肌力、技術、速度訓練、體能訓練等等。這麼多種訓練經過數個月的訓練下來,已經累積不少的效果了。

而且這些數個月以來的訓練量一定是遠遠超過單次的訓練量的。比賽的時候,是要把這些累積的成果集中一次發揮出來。

如果認為,比賽之前一定要跑一趟接近全程的訓練才夠的話,1954 年一英里的世界紀錄可以當作一個絕佳的反例。

當年世界上的跑者都還在為跑進 4 分鐘努力,甚至有位跑者公開說四分鐘這是一個人類無法突破的紀錄。

當時有位 Roger Bannister 也嘗試突破四分鐘一英里的世界紀錄。他的教練 Franz Stampfl 不是要他直接用當時的世界紀錄 4:01.4 反覆的練這一英里,而是將這 1600 公尺拆開來練。

從速度的觀點來看,四分鐘的 1600 公尺等於是兩分鐘的 800 公尺,也等於是一分鐘的400公尺,或是30秒的200公尺。(👉有發現距離越短時,愈容易做到嗎?)

他一開始是先跑 59 秒的 400 公尺四趟。等到他可以十趟都不多不少剛好 59 秒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準備好了。後來就順利的破了當時四分鐘的世界紀錄。

所以其實可以不用一定要在賽前用一趟接近全程的訓練,來當作預測或模擬。速度才是關鍵。

雖然好像只要體能好,就能不停的跑下去,但是想要突破成績,最重要的是速度。

因為每個人都能跑完 21 公里或 42 公里,只是每個人的完成時間不同。有的人可能要花八個小時才能跑完全馬,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同,差別在於速度。所以速度才是訓練之中真正重要的關鍵!

所以:
  • 為一場比賽所做的訓練與準備,不會是只看單單一次,而是數月以來長期的準備。
  • 除了體能很重要以外,速度也很重要!

「可是教練,有人說全馬不等於只是兩個半馬,到了比賽的後段,疲勞會成指數上升耶!跑這麼少真的夠嗎?」

理想的訓練方式,是盡量以最少的訓練量,不斷將訓練的效果最大化。所以其實,我們無法去預測比賽當天的結果會如何,而且建議也不要去預測會比較好。

相信自己過去這段時間以來的努力,接下來只要好好調整狀況,讓自己用最佳狀態上場就好了。

因為對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都抱持開放的態度去接受,反而有更多發揮的彈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