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11-19

訓練量降低,成績越來越好的例子(半馬 1:48:00→1:36:44)

 



信宇同學參加了 2019 年二水馬拉松全馬訓練營,在七月開訓前自主訓練時的體能指數到達 23(一般人的體能指數大約 12~15 之間),所以一開始時被我當成可以接受大訓練量的學生。不過私下詢問訓練量是否需要調整時,他覺得當時的量剛剛好,於是到訓練營結束前都沒有特別為他的調整課表。

相較於他自主訓練時的訓練量,訓練營、一對一訓練間的訓練量都是比較少的。




訓練的品質比訓練量更重要

為什麼不以他之前的訓練量去安排?甚至為什麼不安排更多的訓練給他?

因為訓練的品質比訓練量或里程數更重要。品質是指能不能在訓練的過程中維持標準動作(這只是舉例,還有其他項目)。如果是搖搖晃晃的用意志力硬撐,除了訓練不到技術之外,甚至可能還有受傷的風險。

可以用標準的動作跑完課表的時間、距離、強度時,才能享受到訓練的效果。姿勢跑法的羅曼諾夫博士說過,各種不同強度、時間長度的課表都是為了訓練跑者在不同的速度中都能維持標準動作。

因此除了速度、距離、時間之外,能不能維持標準動作是非常重要的。

以這樣的方式訓練需要保持高度的專注,並不會比較輕鬆。但是跟咬牙切齒硬撐著跑完的效果比起來,哪一個訓練的效果比較好?就不言而喻了!


一對一線上教練與訓練營的差別

一對一的方式能針對個人更深入的挖掘,並提供更彈性的調整。這次訓練,不定期請信宇回傳跑姿影片。技術進步了,就能降低受傷的風險,也能有效地繼續提高訓練量。

不可否認的,成功的案例怎麼分析都對!從失敗的案例中找到錯誤之處或許會更有價值。不過我們在這次合作的過程中,真的花了許多時間在訓練日誌中對話,從對話中逐漸建立連結,並產生信任。

四週後半馬進步 12 分鐘,個人最佳成績從 1:48:00 → 1:36:44。

一個人跑得快,兩個人跑得遠

後來信宇在訓練營之後,跟同班同學結婚了。我們之間的合作,從一對一成為一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