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08-06

足底筋膜炎症狀解析:疼痛特徵一一揭秘

⟪Lore of Running⟫ Fig 14.18


特徵

在跑步時會感到腳跟前側疼痛;以及早晨起床後,腳剛踏上地面時也會感到同樣的疼痛。

中了足底筋膜炎的人,走路會一拐一拐的:中在腳跟前側的人會盡量避免伸展腳踝或墊起腳跟,只用腳跟走路。中在腳跟的人,會墊起腳尖走路,盡量避免腳跟接觸地面。


掌握正確方式,避免腳掌負荷超載

跑步時距下關節 (Subtalar joint) 過度內旋,特別是跑步時如果腳跟沒有放鬆落地,腳踝或腳掌就會過度用力緊繃。此時身體落下的重量會變成由腳掌來支撐。看著文章的你,此時只要墊起腳跟站著五分鐘就可以理解,腳掌或小腿這些小肌肉並非人體被設計用來支撐身體落下的重量(2~3 倍體重)。跑步時必須放掉你對著地方式的過度追求!

正確的著地,是你做對了關鍵跑姿、落下與上拉的結果,不能直接去模仿前腳掌的著地動作。若你還沒接觸過姿勢跑法也沒關係,記得跑步時腳趾、腳掌、小腿永遠都是放鬆的。

另一種造成足底筋膜炎的原因是,耙地。

身體前進不是因為我們往地面施力

在腳掌離地前,小腿和腳掌主動收縮、主動發力踮起腳跟或是用力耙地,會使腳掌的負荷過重而引起發炎。正確的離地,並非腳掌或小腿用力。

移動,並不是因為某個肌肉刻意用力,而是讓重心失去平衡。只是讓自己向前失去平衡、向前轉移體重而已。在失去平衡的過程中,並不需要刻意發力。

下圖是練習移動的方式(也就是所謂的落下)。小腿、腳掌、腳趾都是放鬆的,只是將身體的重量放到牆上


⟪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155頁


早上下床後腳底痛一定是足底筋膜炎嗎?

山姆伯伯在最新出版⟪從年輕人到銀髮族都適用的無痛登山肌力訓練⟫的講座中提到,不是所有腳底不適的狀況都是足底筋膜炎。

「早上起床腳跟刺痛一下就不痛了,不是足底筋膜炎,下床後行走時疼痛會一直在,才是足底筋膜炎,發炎才會持續疼痛。痛一下就消失了,是淋巴系統流動變慢造成的,不是發炎。」

「現代人運動量不足,很容易有腳底浮腫,導致久坐或睡覺起來時,腳踩地會刺刺的,走一會就不刺了。」

淋巴系統則是透過肌肉收縮來流動,所以如果久坐,維持某一個姿勢很少動,淋巴的流動性就會很差。山姆曾在文章中提到:「彈跳的動作(像是慢跑)對淋巴系統有幫助,而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彈跳床上面進行 5~10 分鐘的跳躍。」就像水瓶裡裝三分之二的水,上下搖晃水瓶可以讓裡面的水攪動。

山姆伯伯工作坊 中接觸到的一個案例:「我的學員是補習班老師,暑假的時候需要連續好幾日站一整天上課,有一天隔天早上起床腳刺刺的,但走一走就不刺了,他的朋友都說是足底筋膜炎,上網查資料也都是這類的症狀;但若是足底筋膜炎,愈走會愈痛,但它不是,後來他來上課時,我讓他站在震動機上五分鐘,腳刺刺的症狀就完全消失了,後來也沒再出現這種情況。」

如何舒緩?

Melt Method 的創辦人Sue Hitzmann 在影片中提到,有很多足底筋膜炎的根源自於髖關節的不穩定。因此從 Melt Method 的觀點,會先用滾筒進行下肢與下背的按壓,不會一開始就直接按壓腳掌的疼痛處。為了重新建立髖關節的穩定性,恢復身體的正確排列,從下肢與下背來處理反而會比較快見效。

上述提到的影片如下:
下面是足底筋膜炎的舒緩伸展。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