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顯示具有 肌力訓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肌力訓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03-27

肌力訓練,如何舉得更重更穩?你要用Rooting!

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地基不穩,上方的建築物就會跟著搖晃。

肌力訓練也是如此,「Rooting」 是一種可以幫助你踩穩腳跟的技巧。

2023-07-19

研究顯示:先肌力再跑步的理想順序

右圖,Fitsum Admasu on Unsplash左圖,Anastase Maragos on Unsplash


如果要在一天之中同時訓練肌力與跑步時,該先練跑步還是先練肌力?還是都可以?

以下摘自⟪ ACSM 基礎肌力與體能訓練⟫第 19 章,高強度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間的相容性。

Leveritt 和 Aberneth 研究運動員在 25 分鐘的有氧訓練後緊接著做 30 分鐘的重訓,發現超過 3 組的蹲舉次數減少 13%~36%。

Bell 等人研究兩種情況,一是先在阻力訓練前先做耐力訓練,另一組則是倒過來,但不管次序為何,最大攝氧量的提升量皆相似;然而,先進行阻力訓練的運動員肌力提升的進步幅度較大。另一組先進行有氧訓練的運動員,至少下肢的運動表現較差。

但若先進行高強度的耐力訓練,是否會影響之後高強度上肢阻力訓練的效果,目前仍不清楚。肌力和耐力訓練可以同時進行,只要兩次訓練間有足夠的恢復,先進行肌力訓練,而且有氧訓練的強度不要太高。

對於那些同時需要有氧與無氧能力的運動員而言,建議可在目前特定的訓練週期中,因應當前的訓練目標來安排。

在進行肌力訓練期可同時進行低至中強度的有氧訓練,如果有氧耐力是目前訓練的目標,那阻力訓練就只要維持肌力即可。


先肌力再跑步

由上述說明可以知道,如果要在同一天內完成跑步與肌力的話,先跑步再緊接著肌力,肌力訓練的表現會比較不好,除非另外安排足夠的恢復時間,這對一般時間緊迫的市民跑者來說比較不容易。

如果一定要在同一天的話,建議先進行肌力訓練,並且跑步只安排低強度的有氧跑。


──────────────────

《近期課程》

【一對一專屬線上教練】
報名連結:https://bit.ly/3b9Z87E


【姿勢跑法】
一對一、一對二教學,歡迎來信預約。


【功能性肌力訓練】
位於山姆伯伯工作坊,距離捷運中山國小站約十分鐘路程。
一對一、一對二教學,歡迎來信預約。

──────────────────


2023-07-17

壽命延長,不代表就有好的生活品質

現代醫學進步使得壽命延長,但我們躺在床上承受病痛的時間也變得更久了。下圖是行政院公佈的統計。

https://www.dgbas.gov.tw/public/Data/1122116043BYT9Y7B1.pdf

與其投保保險,等著發生病痛時能領到保險給付者,更積極的作法應該是從現在就開始訓練。

由此可知,壽命增長不代表生活的品質也跟著一起增長。無病無痛的活著,才是有品質的生活。

走路並不是訓練

不少長輩知道自己每週都需要運動三次三十分鐘以上。但如果細問他們運動的內容,大部分都是走路。

其實走路的強度太低了,並不足以算是一種訓練。譬如帶孫子的時候,孫子在馬路上暴衝。這時需要即時加速跟上、拉住孫子的強度就遠遠超過走路了。

跌倒

跌倒是長者的高風險意外。平時只有進行走路的話,摔倒的瞬間反應以及需要承受的撞擊力道,也並非走路能訓練到的。

所以走路是運動,但並不足以成為訓練。



吃老不認老

分享一個專門訓練長者的專家「吃老不認老」。若家中有訓練長者的需求,可以跟他聯絡。

2021-01-11

舉起的重量

隨手記錄

  • 1600公尺,最佳 6:10,2020-07-11 在台北小巨蛋暖身場測得。
  • 六角槓硬舉 119公斤*3次(朋友問有沒有用腰帶?沒有,動作錯了腰帶也無法保護自己)
  • 單腳硬舉 20公斤*8*2
  • 引體向上+10磅*8
  • 土耳其起立/坐下20公斤*1
  • 等長弓步蹲 95 公斤*30秒
  • 弓步蹲 85 公斤*5


2020-06-24

為什麼下拉時要旋轉肩膀?

在麥可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中提到:

"造成肩膀有問題的元兇之一,是不斷的摩擦肩峰骨弓(acromial arch)下的旋轉肌腱"
“摩擦會導致旋轉肌腱磨損,這種現象很像在石頭上來回拉一條繩子一樣。如果你以一個固定的握槓做拉的動作,就會一次又一次摩擦肩峰骨弓下同一個部位的肌腱。”

如果我們把肩膀的結構拆開來看,就會比較清楚這一段在說什麼了。

從左後方看肩膀

左手往上舉的時候黃色標示的肌肉會摩擦到綠色標示的肩峰。所以如果舉手時將拇指朝內旋轉,下拉時拇指往外旋轉,就可以避開這個問題。



跑者需要訓練這個動作嗎?


對我來說,由於自己是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所以背部的力量非常虛弱,胸前又過度緊繃。訓練下拉的動作是為了活化背部肌肉。我是為了體態而訓練,不是為了跑步而訓練。


2020-03-27

跳繩也是爆發力訓練

Photo by Element5 Digital on Unsplash


壺鈴擺盪、啞鈴抓舉、深蹲跳、跳箱、跳繩以及其他彈跳等爆發力動作可以徵招快縮肌纖維,因此在進行後續的肌力訓練時可以幫助舉得更重。而且爆發力動作需要的技巧性較高,需要專心。被安排在肌力項目之前先完成比較不容易受傷。


文章來源:麥可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ISBN 9789862356050,第 311 頁)、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系統討論區、長距離耐力運動員肌力訓練法講座(授課教練:何立安老師)


2019-09-10

負重順序

在"靈活如豹"書中提到,先動的關節會在執行動作時承擔大部分的體重(自身重量加上舉起的啞鈴)。舉例來說,如果深蹲時先屈曲膝關節,膝蓋就會承擔最大負重。另一方面,如果深蹲時,先將髖部往後推,髖部就會承擔最大負重,這才是正確技巧。


盡可能保持小腿垂直地面

體重知覺


將腳底的壓力分配到腳掌中心(不是雙腳外側、也不是大拇指球或腳跟),雙腳往外扭緊就能看到雙腳出現明顯的足弓。接著先將髖部往後推,動作中維持腳底的體重知覺位置始終在這個位置上。


2019-09-05

如何避免因為跑步而使肌肉縮水

Photo by Gesina Kunkel on Unsplash


開始跑步之後發現肌肉變小了,但肌力沒有變,同時原本也有在吃高蛋白。 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保持肌肉的健美外形。請問,怎麼樣才能保持肌肉不要變小又繼續進行跑步呢?

水分流失

流汗就是流失水分,流失的量會反映在體重上。在運動前後分別量測體重,體重減少多少就補充多少。(有想起第一神拳裡幕之內一步減重的橋段嗎?)

體脂肪減少

如果原本肌力訓練沒減少,再增加跑步的話會增加熱量消耗。因此可以「多吃」、增加飲食的補給,補充消耗的熱量。

2019-02-18

力量訓練前測




單腳深蹲:左、右各 15 下。
雙腳往上跳:64 公分高,15下。
單腳往上跳:40公分高,20下。
單腳負重上拉:2.5公斤,30下。
伏地挺身:25
臀部上下:單手單腳12下。

2017-12-21

如何改善跑步時一直想尿尿的問題?

右邊照片中的下背過度伸展,凹陷較明顯。


脊椎過度伸展(骨盆前傾)


長期維持站姿或久坐時,或是懷孕後容易形成骨盆前傾的身形。雖然從旁邊看屁股好像變翹了,其實這樣會讓上半身跟下背失去穩定的連結。

改善方式:利用「90-90 呼吸」找到骨盆的正確位置


漏尿、尿失禁


產後婦女跑步時如果一直漏尿,有可能是骨盆底肌無力的徵狀。因為骨盆底肌負責支撐膀胱,功能減退的時候就會忍不住一直想跑廁所。

改善方式:凱格爾運動(就是提肛縮陰
  • 練習的時候臀部與腹部肌肉不應該有任何的用力。
  • 不要憋氣。
  • 每一次的收縮之間要完全的放鬆。控制收縮跟放鬆之間要確實。

完成後如果想更進階的練習,一般的核心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橋式、棒式、仰臥放腿、死蟲等等。過去的經驗發現,只要練習一個月就可以改善漏尿、尿失禁的情況,重新開始跑步。

請對自己保持耐心,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