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顯示具有 運動補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運動補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05-16

提不起勁跑步時,可能是因為缺「鐵」

 

腦中有足夠的多巴胺時,可以讓我們不在乎別人的目光,熱衷在跑步之中。如果對突然對跑步提不起興趣或是一切的事情都提不起勁,不一定是因為你的熱情減少了,可能是因為腦中的「多巴胺不足」。

而身體在製造多巴胺的過程中需要「鐵」;換句話說,如果缺「鐵」,就會導致身體無法分泌多巴胺(註)。而「鐵」,是只能從外部的食物來補充的物質,無法被人體自行合成。

缺「鐵」的時候,你可能會感到頭痛、無法專注、容易疲倦。例如比完賽之後爬樓梯比平常還容易喘,走沒幾步就覺得累了。

2023-09-27

訓練之後,即使喝了很多水還是一直覺得很渴嗎?

玫瑰鹽 Photo by Jane Gonzalez on Unsplash


光喝水無法補充隨著汗水流失的「鈉」。

體內的鈉離子越少,運動後越容易流失水分。所以光補水,水分還是會不停流失掉。需要額外補充鈉,才能使水份留在體內。因此建議還是要補充運動飲料。

富含水分的飲料,除了水、運動飲料,還有酸櫻桃汁、蘋果汁、牛奶也是富含水分的飲料。

2023-08-24

不喜歡運動飲料的味道,有其他的選擇嗎?

Photo by Viktor Bystrov on Unsplash

除了運動飲料以外,沒有一種補充品可以同時補充水分(降低核心體溫)、碳水化合物(身體能量的來源)、電解質(減緩疲勞、促進運動表現),所以如果排斥運動飲料,就需要將各別補充:

  • 水分:蘋果汁、椰子水、牛奶、酸櫻桃汁
  • 碳水化合物:含水量高的水果、高GI值的碳水食物,例如西瓜、鳳梨
  • 電解質(鈉鉀鈣鎂氯):電解質錠。

鹽糖能看做電解質錠嗎?

2023-07-21

耐力運動員不需要補充蛋白質?

過去的觀念認為:

  • 進行重量訓練時必須吃大量的蛋白質食物。
  • 無限量的攝取大量蛋白質可以幫助肌肉生長。
  • 耐力運動不需要在意補充了多少蛋白質。
以下是來自澳洲體育學院建議的選手基礎需求能量。


2022-11-23

長距離訓練到一半,突然撞牆怎麼辦?

Photo by Martin Sanchez on Unsplash

⭕️ 今天在9K後體能急速下降,開始半跑半走,維持穩定的體能一直是個問題,請問該怎麼辦?

✅ 補給除了水分之外,如果太早遇到撞牆期,可能是身體需要碳水化合物的訊號。

2022-09-09

我的流汗量很大,這是否和體力快速下降有關係?

Photo by Kate Joie on Unsplash


今天在9K後體能急速下降,開始半跑半走,維持穩定的體能一直是個問題,請問該怎麼辦?

除了水分之外,如果太早遇到撞牆期。可能是身體需要補充碳水化合物。
市面上所有的運動飲料、能量膠,都會標示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可依照運動時間的長短來補充。
附帶一提,以碳水化合物的濃度來說,最好吸收的是寶礦力。



2019-12-04

如何選擇能量膠?




運動時該喝水還是運動飲料文中提到,運動時除了水之外還要補充碳水化合物,那麼上面這包的碳水化合物是多少呢?

A. 碳水化合物含 34.3 克,其中糖 33.0 克;還是,
B. 碳水化合物以及糖總共是 34.3 + 33.0 => 碳水化合物 67.3 克?

2019-12-02

運動中該喝水還是運動飲料?


天氣越熱,流失水分的速度也越快。那麼在運動時,該喝水還是運動飲料呢?先來看看如果不喝水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不喝水會發生什麼事

訓練過程中,呼吸、尿液與汗水會使身體的水分流失,進而使心臟輸出的血流量變少、肌肉中血液代謝的速度變慢,並引起體內核心溫度上升。其中最關鍵的是體內液體減少以及體溫上升。

體溫上升,當體內核心溫度到達攝氏 38.5 ~ 39.6 度 C 時,會導致疲勞、暈眩、運動表現下降。而且會變笨,因為神經傳遞訊號的速度會變慢!因此喝水最主要是為了避免體溫持續上升。

2019-11-25

碳水化合物 vs. 蛋白質攝取:訓練前的最佳選擇?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有氧訓練的時間較長,因此訓練前補充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可以幫助維持訓練中的血糖,避免血糖過低。

而高強度間歇訓練前攝取少量碳水化合物其實還能幫助氧化脂肪(加快身體將脂肪轉換成能量的速度)。另外,訓練前補充蛋白質則是可以幫助減少訓練後肌肉的損傷。

同時,在⟪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之中提到,「保持良好的飲食與睡眠習慣,身體本身儲存的能量就能讓你跑好一場 21 公里半馬賽」。雖然我們不像丹尼爾博士接觸到的選手那麼快,但是菁英選手一場半馬大約 60 分鐘;所以一般市民跑者如果在一個小時以內可以完成訓練的話,我認為日常的飲食比較重要,訓練前的額外補給反而不是那麼重要。


超商中隨手可得的飲食組合(圖片來源:註)

2019-10-02

吃的時間點比吃什麼更重要?訓練後飲食的最佳時機

Photo by Brooke Lark on Unsplash


訓練後自己補充一點蛋白質跟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修復受損的肌肉,也可以幫助修復受損的心靈。但是如果量體重的時候,發現自己越來越胖,也許可以檢視一下自己都吃了些什麼。

2019-09-23

訓練前要喝多少水?

在訓練前 2~4 小時,每公斤體重需補充 5~10 c.c(如果體重 60 公斤,要喝 300~600 c.c)。

怎麼知道身體目前有沒有缺水?可以從尿液顏色來判別。


WIKIMEDIA COMMONS

如果一大早起床要喝這麼多水有困難的話,可以在前一晚 8、9 點的時候就先把水分補充到尿液顏色變淡。


水溫


建議的補充水溫大約 15 度左右,喝起來有點冰冰的。跟飲水機的冰水差不多。

美國運動醫學會 ACSM(1996): 15~22 度
美軍環境醫學研究組織 USARIEM(2001): 15~21 度
競技運動訓練偉為會 NATA(2000): 10~15 度


日常生活中,每天該喝多少水?


衛福部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是 2000c.c (最少 1500 c.c)。但如果本身很容易流汗且屬於日曬或需要搬運重物的話,要增加為 2500~3000、3500 c.c (水中可以加入 2~3g 鹽巴,布丁匙約1g)。
2021-05-19 數字僅供參考,請見「每天該喝多少水?」



文章來源:運動營養講座“水能量的補充關鍵及訓練飲食“





2016-08-11

運動營養學超入門:便當配菜的理想比例


在⟪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之中提到,「保持良好的飲食與睡眠習慣,身體本身儲存的能量就能讓你跑好一場 21 公里半馬賽」。大部分的跑者容易受到廣告的吸引,而注意訓練前、訓練後要吃哪些補給品。我認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餐先調整好,再去挑選訓練前、訓練後的補給會比較合適。以下介紹,《運動營養學超入門》書中介紹的便當,該如何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