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4-03-19

跑步時貼著地板跑 | 如何辨識自己是不是貼地型跑者?

貼著地板跑 | 如何辨識自己是不是貼地型跑者?

有沒有發現某些人跑步的時候,好像身體沒什麼上下起伏,但是又跟菁英跑者彷彿足不點地的方式不太一樣?這是因為有一類型的跑者,習慣用走路的方式來跑步:貼地型跑者。

其實走路與跑步之間有個很大的差別:

走路是前腳落地之後,後腳才收回;跑步則是先上拉支撐腳之後,才放下騰空腳。

也因為如此,跑步時會短暫的雙腳騰空,讓雙腳同時離開地面。走路的話,永遠會有一腳在地面上。

因此,貼地型跑者/競走型跑者或者貼著地板跑,主要就是因為過度往前跨步,以至於失去了騰空的機會。

跑者騰空時,雙腳肌肉會自動的放鬆。貼地型跑者因為沒有了騰空,觸地時間拉長,雙腳支撐的時間被拉長,因此體力被消耗的速度也比較快。

貼地型跑者、貼著地板跑與一般跑者之間的技術數據比較如下(註:這裡的一般跑者就是一般的跑者,不是具有完美技術的菁英跑者歐!):




移動參數與觸地騰空比

移動參數是跑者每一步的垂直振幅÷步幅。一般來說移動參數越高,表示跑者每一步前進的步幅很小,或是上下跳動的垂直振幅很大跑步效率越差;相對地,移動參數越低表示步幅越大,上下跳動的垂直振幅越小,跑步效率越好



但是貼著地板跑因為垂直振幅小,步幅又大。如果光看「移動參數」一項的話似乎會覺得技術不錯,但是加上「觸地騰空比」一起看就現形了。

觸地騰空比是觸地時間÷騰空時間的比值。

一般人的觸地時間較長,所以觸地騰空比往往大於 2.0。而貼地型跑者雖然移動參數很不錯,但速度在配速 5 區高速行進的時候,觸地時間以及觸地騰空比還是很高!




在一開頭的時候有提到,貼著地板跑是由於前腳先往下伸。每次都先伸前腳,才收回後腳,但跑步的正確動作是先拉起支撐腳之後,才能放下騰空腳

跨步、習慣待在地面上、抗拒身體離開地面,或是不懂得如何訓練上拉與順應外力的跑步技術,是造成貼著地板跑的主要原因。下面即是先上拉支撐腳然後再放下騰空腳的技術練習:腳跟離地就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