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顯示具有 創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創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08-06

把事情做完,還是把事情做好?

Photo by Ryunosuke Kikuno on Unsplash

自由教練需要每天吸收知識,經過整理之後,成為課堂上的材料。而我有一位朋友也是自由教練,他在網路上發表的文章受到非常多人的歡迎,我也一直在跟他學習。昨晚特地跟他詢問,他平常是怎麼整理這些知識的。

首先他對某個領域產生興趣時,會先去了解這個領域中各個名詞的定義。因為定義確定清楚了,概念才會慢慢成形。

這時對於想要解決的問題才能問的精準。

問了一個方向不精準的問題,不只是徒然浪費精力,最後得到的答案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在變之中找到不變的共通之處

而這個領域的專家對同一個名詞的定義通常會略有不同,此時可能會感到沮喪,但是可以在不同的定義中找到一致之處。從一致處定義名詞。接著,下一步爬梳出名詞之間的關係與階層。

用心

前面提到,自由教練每天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吸收知識,彷彿過去還在讀書的階段。有的人會認為,念書的天份是天生的。有的人就是聰明,所以唸書吸收得快。

但以這位成功的教練來說,我看到他的成功,來自於他的用心。剛剛前面分享他做學問的方式,這段過程是漫長又充滿艱辛的。大多數人在第一個階段,廣泛收集資料的時候就放棄了。

從產生問題、廣泛閱讀、對名詞定義、爬梳出名詞間的關係與階層,這個過程需要持續不懈的投入,需要的是可能長達數年的時間。

我看到這位成功的教練,不是因為他有聰明的天份所以成功,而是他的持續不懈與用心。

就不說這位教練是誰了,因為不是因為他是誰而成功,是因為他的方法值得參考。

他不只是想把事情做完,而是想把事情做好。




2022-05-02

如何讓市場接受、認可你?

Photo by William Moreland on Unsplash

完整的問題是這樣:假如你是一位剛入行的新手教練,尤其是還沒有成績優秀的學員之前,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讓學員更快接受或認可自己?

2021-08-28

我為什麼要成為功能性肌力的教練?


看過很多學生在學習跑步的過程中碰到身體素質的問題。有些是關節活動度上的,有些是核心穩定不足的,又從這些問題衍生其他嚴重的疼痛。

可以理解在跑步的過程中,與跑完之後那種舒暢的感覺。甚至看著自己每週累積的里程數越來越多,自己好像也越來越厲害的心情。

但是如果你有重複出現的疼痛。在每次看完醫生或是休息一陣子之後,好像好了去跑又痛了。這表示問題並沒有被解決。

過去我以姿勢跑法來指導跑步的動作,但還是碰到許多身體素質的限制,我了解到學生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種狀況,在肌力訓練之中可以得到蠻多答案的。剛好幾年前開始追蹤山姆伯伯工作坊,因此開始逐漸接觸功能性訓練(Functional Training)。

今年疫情影響劇烈,逼得我不得不轉型全線上授課。但是開始正式開課之前,是不是一定要先有一張肌力訓練的證照?

2020-07-01

不期待自己完美

有時候訓練不像之前那麼順利,可能今天抓不到輕快的感覺,或是怎麼跟之前一樣的速度今天就是特別喘。

於是開始有「今天不是我的日子」的感覺,接著就想偷懶一點好了,也許需要休息多一點。但是如果幾天之後還是一直是一樣的感覺,也許你需要的不是休息。

漂亮的完成每件事情,那種一帆風順的日子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你跟我一樣不小心落入一直在等自己恢復到完美狀態的話,現在該是振作的時候了!別期待自己完美,找一天睡飽一點就該回到自律的生活了!




2020-01-15

如何增加臉書廣告的效益


附註:一直從同一篇網誌製造分享的效果,比較容易創造觸及率。

2019-02-13

成為全職教練必經的挑戰



收費或不收費?

要開始進行收費課程或讓人繼續免費體驗課程是我曾經經歷過的疑惑。
剛開始出道時,對自己沒信心也極需累積教學的經驗,所以我曾經開過三次免費課程。這三次都是邀請熟識的朋友來試聽。

三次之後,熟悉了自己的課程內容就開始思考要不要開始收費這件事。

要不要開始收費?要收多少?

這是我當時的疑問,也擔心如果收費會沒人來上課。
但如果有心要做全職教練,勢必收費才能維生。
那既然遲早都是要開始,晚收不如早收!想清楚後就決心要收費了。



收多少?

我一直都對市場行情沒有概念,但是自己從姿勢跑法的課程中獲得很多腦洞大開的知識,過去重複受傷的膝蓋也因爲姿勢跑法痊癒。所以我對姿勢跑法非常有信心!

當時沒有跟太多人詢問定價應該開多少,但是有一位朋友跟我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不用太在意其他人收費收多少。」

現在想起來,的確是如此。你覺得自己值多少就開多少,不用因為資歷淺而勉強自己開太低的價格。

市場會決定一切。如果學生覺得課程內容跟價格是符合的,自然能繼續經營下去;如果教的不好或是內容跟不上價格,就只好另謀生路。

雖然能繼續開課很重要,但千萬不要讓「便宜」成為學生上課的主要原因。

另外補充一個收費高的缺點,就是可能會損失一些學生。畢竟學生還是很在意學費的價錢。對剛開始從事這一行的教練來說,教學經驗很重要。教學經驗越多,成長的速度越快。就看你怎麼拿捏了。


2018-04-12

成為全職教練的過程

二零零五年東華電機系畢業,在學期間偶爾打打籃球,經室友介紹英語通識課而認識啟蒙老師 Benjamin Rush。Ben 常常在課後帶我們出去玩。當我們去龍洞攀岩,Ben 會在休息時問我們要不要去跑一跑。光只是跑不夠好玩,還要每隔幾分鐘做伏地挺身或是引體向上。所以我們在跑步的時候,除了要看好腳點以免掉到海裡,以及不要被海浪打到,還要到處找哪邊有岩石可以做引體向上;如果他看大家做的伏地挺身太簡單,他就會教我們把腿部抬高,做進階的伏地挺身。回想起這些,我真的感謝他當時用這些好玩的方式,一步一步教我們如何訓練。等到某天突然體認到,原來我隨時都可以輕鬆地跑完五公里的時候,就信心大增了!。就算穿的不是運動服或運動鞋,只要我放鬆的跑,不要跑太快,一定可以跑完。從此漸漸開啟了耐力運動的興趣。


右下角左邊就是 Ben


後來,Ben 開了鐵人三項課。當時雖然還不知道什麼是鐵人三項,可是我想這一定也是一門「很好玩」的課,所以就馬上報名了。
那次的期末考是 51.5 公里的蓮花盃鐵人三項。

當時班上有兩位是運休系的學生,大家都覺得他們一定是這次班上的第一、二名。沒想到在頭一個項目游泳的時候,全班公認的第一名就因為太緊張,而棄賽了。賽後聽到這個消息,實在是有點難以置信。平常遠遠把我們甩在後面,怎麼比賽當天突然因為緊張而棄賽。那次大家都是第一次參加正式的比賽,沒有人不緊張的。我也只是提醒自己按照平常的練習,相信只要能維持穩定的換氣,慢慢游一定可以游上岸。

這是我在比賽中學到的第一個心得:起跑的時候要穩住,不要管別人超過我多少,保持自己的節奏繼續前進就好了。

退伍後進入外商當工程師。這對當時只有大學學歷的我來說,實在是太難以相信的好運。所以進公司之後,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工作上。頭兩年每天工作到凌晨兩三點、聽到雞叫才去睡覺,然後八點半進公司。會這麼做是因為當時國立大學電機系滿街都是,覺得自己能進外商實在是好運。


在公司時的老闆常常要我們思考:自己跟周遭的同事有什麼不同。他一直提醒我們,要
建立自己的價值,才能讓自己與眾不同回頭想想自己跟其他同事有什麼不同,大概只有堅持運動習慣&從來沒有遲到過。說自己認真,其他同事也都很認真啊。我只是每天工作到凌晨,早上起床還是會去跑十五分鐘。也許就是這一點點的堅持,讓我能延續對跑步的愛好到現在。


幸運得到印度出差一個月的機會


進公司的第二年經歷了金融海嘯。之後就又開始四處參加比賽:路跑、越野賽、鐵人兩項、三項、海上長泳什麼都來。最後,完成名古屋 113 公里的鐵人比賽之後。開始有了想要把嗜好當工作的念頭。

可是那時候的我,沒有顯赫的成績、不是國手、更不是科班畢業。所以想歸想,實際上不知道也不敢跨出這一步。


在不斷比賽的那幾年之中,曾經因為跑步而膝蓋痛,雖然有接受治療。可是傷勢反反覆覆,只要一去跑,髕骨內緣就會有緊繃或疼痛的感覺。當時物理治療師的診斷是,左腳足弓塌陷連帶使得膝蓋與髖關節往內傾斜。


後來徐國峰教練開始發表姿勢跑法的文章。因為姿勢跑法的理論清楚,非常容易理解。所以當他把姿勢跑法的書翻譯成中文之後,就開始跟著書上的說明練習。結果原本治療數個月反反覆覆的膝蓋問題,就不知不覺地好了。回去跟物理治療師討論,我們都覺得應該是跑步的技術改善,解決了膝蓋的問題。



姿勢跑法創辦人羅曼諾夫博士與徐國峰教練


後來在從事教學過程中,也常聽到學生的回饋:「本來跑步膝蓋會痛,現在不會了!」經過自己的體驗以及學生的回饋讓我相信這一套教學模型真的是可以對人有幫助的。

即使如此,對於是否要轉為從事教練工作還是會猶豫。在外商公司工作,雖然薪水非常穩定。只是工作時的心態已經逐漸變得消極,每天都在等下班、等放假、等發薪日。每天好像只是在存錢準備去哪花而已。


當時也曾考慮是否做兼職教練就好。這樣可以維持原來的收入,又可以作教練的工作。但我認為全職工作才能真正投入在其中,不然永遠只是半調子。反覆思考了大約幾個月的時間,其中也曾嘗試過在公司內部輪調到不同單位。直到參加了
法鼓山生命自覺營,才在迷惘中找到跨出這一步的勇氣。其實這個營隊的初衷本來是讓人體驗出家生活,而我是帶著想要轉職又不敢放棄穩定生活的煩惱去參加。

其中有一堂課「敢夢敢做敢不同」。法師用一張海浪拍打岩石的照片說:「海浪的高底起伏都是現象,但是海浪從不想當水」。


海浪的高低起伏,都是現象


我對「海浪從不想當水」的理解是,每個人的才能都是類似的。雖然總希望自己與眾不同的,但是從有人類以來到現在,我所做的事,其實不可能沒有人做過。所以必須承認自己也是平凡人。

而「海浪的高低起伏都是現象」給我的啟發是,自己不敢離開目前工作的原因是太害怕失敗。如果不去計較會得到什麼、失去什麼,單單只是以喜不喜歡、想不想做來選擇,其實是可以毫不猶豫地馬上決定的。而當時最大的恐懼莫過於失去穩定的收入、似乎讓人稱羨的外商工作,以及無法預知的未來。


於是,我抱著如果收入無法平衡支出,或是無法負擔每個月的固定支出,就另外想辦法的心態決定換工作。因為,再怎麼喜歡這份工作,現實的經濟壓力還是要考慮。如果現實狀況不允許,收入無法供應家裡原本我應該要負擔的部分,就不應該繼續堅持下去。


做好打算之後就離開公司了,正式成為一名以姿勢跑法與馬拉松訓練計畫維生的全職教練至今。



UA 夏日跑者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