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顯示具有 運動營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運動營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4-01

增加肌肉的方式

身體在進行肌肉的同時也在進行分解,下面兩個方式可以使合成的速度比分解快:

  • 訓練目的是增加肌肉時,最適當的強度是 70%~90% 的1RM。
    • 1RM,或又稱為 One Rep Max,是 One-repetition Maximum 的縮寫,代表的是肌肉能產生最大的力量。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能深蹲 50 公斤 8 下,但硬舉 100 公斤卻只能 1 下,那他硬舉的 1RM 就是 100 公斤。
  • 進食可以幫助肌肉合成(20克蛋白質)。進食後 0.5~1.5 小時身體開始合成肌肉,2 小時後趨緩。但是藉由肌力訓練可以延長合成的時間,超過2小時後繼續進行合成。

 


2019-11-25

碳水化合物 vs. 蛋白質攝取:訓練前的最佳選擇?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有氧訓練的時間較長,因此訓練前補充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可以幫助維持訓練中的血糖,避免血糖過低。

而高強度間歇訓練前攝取少量碳水化合物其實還能幫助氧化脂肪(加快身體將脂肪轉換成能量的速度)。另外,訓練前補充蛋白質則是可以幫助減少訓練後肌肉的損傷。

同時,在⟪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之中提到,「保持良好的飲食與睡眠習慣,身體本身儲存的能量就能讓你跑好一場 21 公里半馬賽」。雖然我們不像丹尼爾博士接觸到的選手那麼快,但是菁英選手一場半馬大約 60 分鐘;所以一般市民跑者如果在一個小時以內可以完成訓練的話,我認為日常的飲食比較重要,訓練前的額外補給反而不是那麼重要。


超商中隨手可得的飲食組合(圖片來源:註)

2019-10-02

吃的時間點比吃什麼更重要?訓練後飲食的最佳時機

Photo by Brooke Lark on Unsplash


訓練後自己補充一點蛋白質跟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修復受損的肌肉,也可以幫助修復受損的心靈。但是如果量體重的時候,發現自己越來越胖,也許可以檢視一下自己都吃了些什麼。

2019-09-23

如何判斷脫水狀況?

Photo by Kobu Agency on Unsplash


可以從尿液顏色與上廁所的頻率來判斷。特別是,運動前/後、就寢前/起床後的尿液顏色。

2017-02-10

比賽前要練習大便

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早上六點開賽,你有把握可以在賽前把腸胃清空嗎?假設只剩下這一件人生大事還沒完成。可是進去廁所好幾次都是空包彈,該怎麼辦呢?

2016-08-11

運動營養學超入門:便當配菜的理想比例


在⟪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之中提到,「保持良好的飲食與睡眠習慣,身體本身儲存的能量就能讓你跑好一場 21 公里半馬賽」。大部分的跑者容易受到廣告的吸引,而注意訓練前、訓練後要吃哪些補給品。我認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餐先調整好,再去挑選訓練前、訓練後的補給會比較合適。以下介紹,《運動營養學超入門》書中介紹的便當,該如何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