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一般來說,在訓練中應該都是「無痛訓練」。
有些人會痛是因為動作做錯了。這類因為動作錯誤而引發的疼痛,是教練可以解決的。但是教練無法診斷結構上的問題。所以遇到疼痛時,最好的方式是先給熟識的醫生檢查。
疼痛,沒有模糊空間
有些疼痛是剛開始動作的時候會痛,之後血液循環加速之後就不會痛了;或者是某些特定的角度時才會痛,所以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的情況「還好」。
其實當我們面對疼痛的時候沒有模糊空間,有就是有,完全沒有才是真的「沒有」。尤其是跑者接近重要的比賽時,如果不停跑,很容易反覆使傷勢惡化,甚至引發其他部位的代償受傷。
![]() |
圖片來源 Freepik |
下背痛的訓練指南
下背痛的時候不是不能運動,而是要避開會痛的動作。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右手受傷了,左手可以訓練;右腳受傷了,左腳可以訓練。如果是下背痛,在深蹲或直膝抬腿的時候,動作都會比原先更差,因為此時髖關節與胸椎關節的活動度不足。所以將這些動作簡化之後,便可以進行。
下背痛時要避免的動作
訓練本身就是ㄧ帖藥。就算沒有針對受傷的部位鍛鍊,也會因為鍛鍊能促進血液循環,對全身都有幫助,而連帶使得受傷的地方加速復原。以下列出下背痛時要避免的動作,以及可以進行嘗試的動作:
避免在脊椎上負重的動作- 背槓/使用負重背心
避免下肢的爆發力動作
- 跳跳箱或跨欄
- 單腳跳躍
- 高拉、上搏、抓舉
- 壺鈴擺盪
避免爆發性的旋轉動作或高負荷的抗旋轉動作
- 轉身藥球砸牆
- 側棒式(可簡化為膝蓋跪地的版本)
- 地雷管系列(可簡化為反旋轉推 https://bit.ly/4meL0vX)
- 單手壺鈴擺盪
- 避免會讓重心偏移的深蹲、硬舉、負重走路(例如:行李箱走路)
- 伏地挺身+碰肩、平板式划船
避免過度旋轉與伸展核心的動作
- 俄羅斯轉體、蠍子式旋轉
- 雨刷式腹肌訓練 https://bit.ly/3UuSE9p
- 側躺進行的 90-90 胸椎旋轉(https://bit.ly/4lu4Li6):由於可能會包含大量的腰椎旋轉,所以建議改以下方「髖關節與胸椎的活動度」之中所列動作比較好。
避免高負荷的雙邊或單邊動作
- 雙腳硬舉、單腳硬舉
- 雙腳深蹲、單腳蹲(側蹲、後腳抬高蹲)
避免任何需要將重量高舉過頭的動作
- 因為將槓鈴或壺鈴高舉過頭的時候,缺乏胸椎活動度的運動員會用腰椎代償,所以像是:肩推,或是需要從頭上拋擲重量的動作、過頭深蹲、抓舉要盡量避免。
避免具有衝擊性的體能訓練
- 衝刺、跑步機
- 推雪橇/拉雪橇
- 側向滑動(因為可能會摔倒)
- 划船機(因為使用划船機需要有良好的髖鉸鏈技巧,也就是進行硬舉以及碰腳趾的能力)。疲累了之後,有可能會用彎腰的方式去代償這些技巧)
避免在動作終點可能會「彎腰」的動作
- 登山者式
- 仰臥起坐、卷腹或是騎腳踏車
- 毛毛蟲 https://bit.ly/3JfSxwc
- V-Up 或 Pike (也稱為倒V) https://bit.ly/45v9eLn
一些在動作終點可能會「挺腰」的動作
- 做得很差的伏地挺身、平板式/棒式
- Body Saw
- 巫婆湯(英文稱為 Stir the Pot)
- 腹部滾輪
- 眼鏡蛇式
- 波比跳
背痛時可以嘗試的動作
以下列出的動作會因人而異。所以如果有背痛的話,第一件事還是先去給醫師診斷,然後諮詢醫師的建議。以下是可以嘗試的動作:
輕度的核心抗旋轉- 使用高跪姿或是單跪姿進行靜態的核心抗旋轉訓練 https://bit.ly/45w2tJi
- Keiser 推/拉 https://bit.ly/45uK7bG
- 膝蓋著地版本的側棒式
自身體重或是使用器材輔助的雙腳/單腳動作
- 以下動作如果要加重的話,建議用酒杯式握法。因為負重在前的時候,比較容易啟動核心並保持良好的關節排列。
- 使用 FMS 的深蹲與直膝抬腿檢測可以拿到兩分以上的話,就可以嘗試進行輕量的壺鈴硬舉。
- 使用器材輔助的單腳硬舉
- 使用器材輔助的深蹲
- 分腿蹲,後弓步,側弓步
輕量的過頭推與上肢拉、上肢推
- 地雷管肩推
- 肩胛骨上下滑動
- 引體向上或懸吊。因為能輕輕牽引脊椎,並且對上半身進行靜態伸展。
- 啞鈴臥推。通常胸推本身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從地上提起啞鈴的時候容易彎腰而引起疼痛。
低衝擊性的體能訓練
- 風扇腳踏車(風扇腳踏車跟飛輪不一樣)
- 走路
- 輕量的拉雪橇或推雪橇
- 橢圓滑步機
核心訓練(訓練前,可再次練習橫隔膜呼吸,啟動腹內壓)
核心A:呼吸
- 90-90呼吸(雙腳靠在牆上或是板凳上)
- 鱷魚式呼吸
- 嬰兒式呼吸
- 四足跪姿呼吸(貓牛式)
核心B:地板動作
- 彈力帶躺姿髖屈
- 死蟲/仰臥放腿
- 躺姿核心抗旋轉 https://bit.ly/4mhxvf2
- 躺姿斜向推拉 https://bit.ly/3UueutH
- 彈力帶仰臥放腿 https://bit.ly/4oBkoHl
- 1/2 土耳其起立 https://bit.ly/3HAiZzZ
核心C:臀部動作,核心像是人體中的地基,臀肌就像是馬達。當臀肌在功能性狀態下工作時,會與深層核心(尤其是深層腹肌群)形成「力偶(force couple)」來維持腰椎的強壯與穩定。在以下動作中需保持脊椎與骨盆在中立的位置,同時從臀部發力。
- 雙腳橋式與單腳橋式
- 四足跪姿髖伸 https://bit.ly/4mJ5cpM
- 彈力帶螃蟹走路 https://bit.ly/4fDoHO3
- 彈力帶單腳屈髖(須注意保持脊椎中立姿勢)
- 蚌殼式
核心D:爬行,先讓雙手、膝蓋、雙腳腳掌六點都著地,再慢慢讓膝蓋離地進入四點著地。由於爬行是右手與左腳同時動作,或左手與右腳同時動作,因此有助於整合身體對側的動作。
- 熊爬前後/繞圈 https://bit.ly/3HfUnfY
- 側向爬行
分類E:輕量的負重行走,從地面拿起壺鈴或放下壺鈴的時候,容易引起下背痛,要特別注意。
- 農夫走路
- 酒杯式負重走路
單跪姿的動作:兩腳呈90-90的單跪姿可以鎖住腰椎保持不動,避免引起疼痛。同時,跨越身體中線的動作對大腦來說就像給大腦吃糖果,促進左腦與右腦協調工作,是很好的動作。
- 窄跪姿斜向推拉 https://bit.ly/47gkTR1
- 單腳平衡 https://bit.ly/4fA9qgZ
- X形下拉 https://bit.ly/4oC21lx
- 單跪姿地雷管肩推 https://bit.ly/4fDmSRr
- 彈力帶站姿抗旋轉 https://bit.ly/3JgXDs3
進行動作時在兩腳中間夾滾筒:大腿內側的肌群與骨盆與骨盆底相連,所以大腿用力夾滾筒可以啟動深層核心,比較不會過度伸展或是彎曲腰椎。不過這個工具只能適用於初學者,不能長期依賴這一招。
- 伏地挺身、棒式/平板式
- 橋式
- TRX 懸吊划船
- 站姿靜態抗旋轉、站姿滑輪推拉
穩定頸椎:頸部與腰椎有密切的連結,而且會影響屁股向後坐的動作。所以在平板式/棒式、伏地挺身、壺鈴擺盪的時候,最好將頭部維持在中立的姿勢,使頭往上頂並內收下巴。
活動度 a. 胸椎
- 四足跪姿胸椎旋轉(這個動作包含了內旋與外旋)
- 以花生球或網球做仰姿的胸椎伸展
- 懸吊
- 彈力帶闊背肌伸展 https://bit.ly/3Hdrzop
- 板凳胸椎伸展 https://bit.ly/45x4EMK
- V字胸椎旋轉 https://bit.ly/4mCIhwg
- 貓牛式呼吸 https://bit.ly/45G8Gm7
活動度 b. 髖關節
- 箱上髖屈肌伸展 https://bit.ly/4mGDtpw
- 大腿內側前後搖擺 https://bit.ly/3Hy475c
- 臀部伸展 https://bit.ly/46TImqV
- 蜘蛛人伸展 https://bit.ly/3Jy9iCI
- 90/90臀部伸展 https://bit.ly/4lpFRA3
- 膕旁肌伸展
- 鴿式 https://bit.ly/45x4LYG
- 股四頭肌伸展
建議進行上述伸展的時候,皆以呼吸的次數來代替時間長度。因為我們刻意和緩的呼吸時,能幫助放鬆自律神經。以呼吸來進行伸展,可以對後續的每一個步驟都產生效用。
結語
在復健的過程中,只能慢慢地重新接觸爆發力的動作以及大重量。不過有可能有些動作可能再也無法做了。訓練的內容必須因人而異,有時候必須試了才知道。
下背痛的時候要盡量避免讓脊椎承受重量,建議訓練前先跟醫師、復健師、物理治療師、中醫師諮詢。如果因為疼痛而不想開始進行力量訓練的話,至少要先從「維持健康」做起,尤其是「走路」與練習「呼吸」就可以對下背痛有很大的幫助。
這次是因為我自己也因為久坐而引發了下背痛,在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了有個影片在教如何以滾筒按摩來緩解。
個人經驗分享
這次會閃到腰是因為久坐,一開始先去推拿,可能因為疼痛的關係,所以在推拿的時候我會因為痛而抵抗。因此按完反而更痛。後來去給中醫針灸之後就好多了,後來我只去針灸。
這次花了三個禮拜摸索滾筒按摩,與可以進行的功能性訓練。上面這個影片提到椎間盤的結構跟其他部位不同,所以不能直接從最痛的地方開始按。我發現按摩臀部的時候真是意外的痠。還有我每次做完蜘蛛人伸展跟分腿蹲之後,下背痛的程度都會減輕一些。下面是我嘗試過沒問題的課表(在 CFSC 的教練資源中還有列動態熱身,我都刪掉了)。
資料來源:A Guideline to Train With Lowback Pain https://cfsc.inspire360.com/resources
實體課程預約,請點選連結 👉 https://forms.gle/unFTmxjedxoVvhGK6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