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06-09

跑量迷思

Clarence DeMar 


曾經 7 次獲得波士頓馬拉松冠軍的美國跑者 Clarence DeMar 這樣說:「我確定我的成功總是取決於完成的訓練量。每當進入訓練的最後階段,休息以及少量的訓練通常可以為我帶來最棒的結果。我也不確定慢速度的訓練在比賽中是否有幫助。」另一位值得尊敬的跑者 Emil Zatopek ( 唯一一位在同一屆奧運中獲得 5 公里、10 公里、全馬冠軍的跑者,2013 年 Runner's world 選為世上最偉大的跑者)這樣說:「關鍵在於耐力的速度。」

Clarence DeMar: " Now I'm not sure that my success always depend on amount of work done. Often the rest and only small amount training would bring higher results. I am not sure, that slow training is helping to run fast in the competition."
Emil Zatopek: " It's the speed of endurance that's vital."


跑量迷思


如果跑量是提升比賽最佳表現的答案,那麼每一屆奧運只要比誰的跑量多就好了。

答案似乎沒這麼簡單。

利用大跑量訓練計畫的跑者身體容易出現問題,因為無法在一段時間內維持高跑量又不傷害身體。有時候我們誤認為跑量就是成功的秘訣,以致於產生了許多跟跑步相關的問題。前面提到這些世上最偉大的跑者已經說明了,即使很少的訓練量,也可以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甚至這些菁英跑者,大多數在就學期間都不曾是出色的運動員。但他們都在訓練中加入規律的速度訓練。另一個例子,澳大利亞的傳奇跑者 Derek Clayton,他的 400 公尺最佳成績:52.8 秒,馬拉松最佳成績 2:08:34。他曾經經歷過四次的阿基里斯腱手術、兩次膝蓋手術、一次足跟骨刺手術。但,他大部分的世界紀錄都是在嚴重受傷以至於必須休息之後取得的。我們要追求的應該是如何利用最小的訓練量來達到最大的效果,而不是為了追求效果而一昧的增加訓練量。


找出你真實的需求


跟朋友一起聚餐的時候,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吃得少。當你吃飽了之後,看到旁邊的朋友還在吃,會不自覺的跟著繼續吃嗎?還是會提醒自己已經夠了?

許多優秀的跑者會公開自己的訓練計畫,但人們誤以為只要跟隨著一樣的訓練方式就可以跑的跟他們一樣快。每個人對於訓練量的需求不同,必須先去感受自己的需求,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量。


技術才是所有訓練的核心


如果參加過健身房就知道,課程開始一定是先學動作的技術,知道什麼是對的動作。如果動作還沒學會就拿大重量的啞鈴很容易受傷。

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不應該只想到跑量。除了跑量,技術代表著訓練的品質。訓練的時候,如果只是想跑多一點或是快點跑完,這樣的品質當然比不上專心在「跑好每一步」。

而且,技術能讓你知道如何在比賽那一天更有效地發揮體能與肌力。


註: 關於體能有極限的部分,已經有不少科學家發現了。下面附上研究心跳變異率的 Andrew Flatt PhD., CSCS.,提到體能遇到瓶頸時,利用技術訓練使運動表現提升的文章(http://bit.ly/31nQt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