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10-04

柏林馬(3:30 到 3:15)

這是訓練之初,邱哥訂下的目標。


很高興可以幫助邱哥,突破個人最佳成績十五分鐘,從三小時三十分五十三秒進步到三小時十五分七秒。邱哥能破 PB 是因為在這二十五週之中,完成了 95% 以上的課表(一百零三次訓練只缺席五次)。它是一位輪班工作者,能撥出時間來跑課表真的很不容易。可以這麼有紀律的完成課表,真的覺得沒有他做不到的事情。



我們曾經碰過的問題


以前他從沒有過抽筋的問題,但是自從 2016 年台北馬嚴重抽筋之後,就開始被這個問題困擾。所以我們碰到了小腿抽筋。跑課表的時候,抽筋的範圍會從小腿開始蔓延。檢視動作之後發現:在上拉腳跟的過程中,腳踝沒有放鬆。這個動作使得小腿肌群緊繃,造成抽筋。正確的動作,應該在上拉過程中腳踝都是放鬆的。

另一個問題是在訓練過程中,發生雙腳肌肉無力而無法完成訓練。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並不了解,為什麼配速三區跑到一半會雙腳無力。經過暸解之後,明白了是彈跳訓練的緣故。剛開始接觸彈跳訓練的時候,需要大約三個星期的時間適應,副作用是雙腳無力。經過減量調整之後,這個問題也解決了。

第三個問題,不是跟動作有關,但是應該每一個剛開始接觸心率訓練的跑友都會碰到的:「為什麼心率一區要跑這麼慢?公園散步的老伯都快要比我快了!」


基礎期的煎熬


在開始訓練之前,先請他提供各個比賽距離的最佳成績。發現他的成績在越短距離的比賽中,成績越好,四十二公里的成績是最差的。所以當時判斷他所需要的是長距離的訓練。




因此設計了七週的基礎期。跑過這個週期的跑友應該知道,這個強度的速度其實很壓抑。真要跑到過癮,其實都在配速二區。所以這個階段的煎熬,就是為後面的高強度訓練打基礎。


可以改進的地方


賽前規劃減量的原則是減少訓練量,不減訓練強度。減少的是各級強度的「量(點數)」。後來發現這位跑友的狀況指數在一個禮拜內迅速爬升,才發現當初減量減得太多。因此將賽前週末的訓練量稍微調整一點,讓體能不會下降太多。


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


這位跑友在比賽當天,在 27 公里處開始感到大腿後側肌肉微痠,因為怕問題演變成抽筋,所以直到最後 2K 才開出去。目前並不偏向肌力不足所造成,而是肌肉持續過度用力沒有放鬆所引起,這表示動作上還有調整的空間。

另外,在訓練過程中最感到不適應的是「步頻」。賽前開始練習用體感來抓比賽強度之後,由於手錶改用步頻做提醒。沒想到反而干擾了他對體感的專注。所以也不該設定步頻警示。




恭喜邱哥突破個人最佳成績十五分鐘,繼續往破三邁進!


一對一線上教練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