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運動的惡性循環 |
當你覺得今天好累,回到家什麼都不想做。越是這種什麼都不想做的時候,反而只要稍微動一動身體,就能因為促進了血液循環,以及為大腦和肌肉帶來氧氣,預防就寢後腦袋還轉個不停,無法入睡。
Photo by Andrew Valdivia on Unsplash |
Photo by Anmol Arora on Unsplash |
Photo by rupixen.com on Unsplash |
Photo by leah hetteberg on Unsplash |
10K 訓練營同學提問,覺得自己的心率一區跑起來很慢不好跑,這樣是不是正常的?
首先檢查心率區間的設定是否正確。而心率區間的範圍又來自於最大心率與安靜心率,所以要檢查最大心率與安靜心率。
最近開始看楊蓓老師的⟪親密、孤獨與自由⟫,書中提到以前我自己小時候常常喊著「沒有事情做,我好無聊!」,那個感覺其實是寂寞。
寂寞無聊的時候,下意識的打開電視或是 IG、抖音,是為了把「心」放在外在的刺激上,不過那只能暫時麻痺自己。反而是運動才能幫你將注意力拉回身體的感受上。注意力回到自身感受,就是回到當下,把心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外在的刺激。這是孤獨。
楊蓓老師說先經歷過寂寞之後,能面對這個感覺並接受自己是寂寞的;下次再遇到時,就能將寂寞轉化爲孤獨。她說孤獨其實是正向的。當我們能夠一個人獨處,把心收回自己的身上,滿足感會油然而生,不會有慌張恐懼。
心理學大師 Rollow May說:「誠實面對自我,便是孤獨的開端。」
這本書只讀一點點就覺得很有意思!尚未讀完,待續。
玫瑰鹽 Photo by Jane Gonzalez on Unsplash |
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
進行髖內旋的時候有兩點值得注意,以下來自山姆伯伯工作坊的內容:
以「坐姿90/90髖內旋」的方式來訓練身體處於髖伸的情況下,進行髖內旋的訓練,而操作動作有一個細節,後腳的髖關節的處於「伸展」,而常見的錯誤狀況是少數人髖關節會處於屈曲(觀察褲子時會有明顯的皺褶)在執行動作,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在操作動作時,盡可能全身用力,所以會請學員雙手平舉,全力握緊,有助於身體的穩定性,當身體比較穩定時,訓練的目標肌群(如臀中肌)感受到就會更高。
Photo by Viktor Bystrov on Unsplash |
雖然我們每個人的跑姿都有所不同,那些個人之間的差異都不是跑步的必要條件。只要我們能將三個必經動作以外的多餘動作去除掉之後,我們就能逐漸往完美的動作靠近。
動作越精簡,越完美。
我們與菁英跑者的差別: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
想要提升跑步技術,需要先知道標準是什麼。
有了標準,才能分辨什麼動作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
有了標準,才能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訓練。
而且這個標準必須不論任何人、或是所處任何環境都一樣。
我們處在這個深受地心引力影響的環境之中,我們能跑步,能移動,甚至能停留在地表上都是因為有地心引力。它對每個人的影響都一樣,不會因為任何的個體之間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從跑步回頭追根究底,我們能移動是因為重力使我們停留在地球表面。
⟪Lore of Running⟫ Fig 14.18 |
雙腳硬舉以及單腳硬舉是訓練後側鏈非常經典的動作。有一部分的人習慣只用大腿前側用力,像是臀部以及大腿後側都已經忘記怎麼使用了,所以這個動作非常重要。
如果你曾經膝蓋後側疼痛,也要練這個動作。
延伸:⟪解密膝窩疼痛的奧秘:跑者必知的大腿後側保健指南⟫右圖,Fitsum Admasu on Unsplash;左圖,Anastase Maragos on Unsplash |
如果要在一天之中同時訓練肌力與跑步時,該先練跑步還是先練肌力?還是都可以?
以下摘自⟪ ACSM 基礎肌力與體能訓練⟫第 19 章,高強度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間的相容性。
Leveritt 和 Aberneth 研究運動員在 25 分鐘的有氧訓練後緊接著做 30 分鐘的重訓,發現超過 3 組的蹲舉次數減少 13%~36%。
Bell 等人研究兩種情況,一是先在阻力訓練前先做耐力訓練,另一組則是倒過來,但不管次序為何,最大攝氧量的提升量皆相似;然而,先進行阻力訓練的運動員肌力提升的進步幅度較大。另一組先進行有氧訓練的運動員,至少下肢的運動表現較差。
但若先進行高強度的耐力訓練,是否會影響之後高強度上肢阻力訓練的效果,目前仍不清楚。肌力和耐力訓練可以同時進行,只要兩次訓練間有足夠的恢復,先進行肌力訓練,而且有氧訓練的強度不要太高。
對於那些同時需要有氧與無氧能力的運動員而言,建議可在目前特定的訓練週期中,因應當前的訓練目標來安排。
在進行肌力訓練期可同時進行低至中強度的有氧訓練,如果有氧耐力是目前訓練的目標,那阻力訓練就只要維持肌力即可。
由上述說明可以知道,如果要在同一天內完成跑步與肌力的話,先跑步再緊接著肌力,肌力訓練的表現會比較不好,除非另外安排足夠的恢復時間,這對一般時間緊迫的市民跑者來說比較不容易。
如果一定要在同一天的話,建議先進行肌力訓練,並且跑步只安排低強度的有氧跑。
──────────────────
《近期課程》
【一對一專屬線上教練】
報名連結:https://bit.ly/3b9Z87E
【姿勢跑法】
一對一、一對二教學,歡迎來信預約。
【功能性肌力訓練】
位於山姆伯伯工作坊,距離捷運中山國小站約十分鐘路程。
一對一、一對二教學,歡迎來信預約。
──────────────────
https://www.dgbas.gov.tw/public/Data/1122116043BYT9Y7B1.pdf |
功能性訓練解剖全書,27頁 |
在⟪功能性訓練解剖全書⟫中提到,髖關節活動度不足,對衝刺的動作姿勢會造成負面影響,也會導致脊椎與骨盆代償,進而產生下背痛。(當某個關節的活動度不足時,旁邊的其他關節便會遭殃!)
而「蜘蛛人伸展」可同時提升前髖屈曲與後髖伸展的活動度,能改善短跑衝刺時後髖的髖關節伸展。
「大腿內側前後搖擺」對提升組織延伸性,以完成髖外展動作很有幫助。有足夠的正面髖關節活動度,對於經常需要改變方向的越野跑非常重要。大腿內側的髖內收肌群柔軟度不佳,可能會讓運動員的大腿內側容易拉傷,且有運動型疝氣的危險。
「單跪姿髖屈肌伸展」能提升髖關節前側肌肉的組織的柔軟度,特別是髂肌、腰大肌與股直肌。需要衝刺短跑等大幅度屈曲髖關節的運動,特別需要保持髖部伸展的活動度。
如果股四頭肌缺乏柔軟度,會有拉傷與髕骨、股骨疼痛的風險。
踝關節背屈的活動不足會讓運動員的踝關節容易扭傷,或是比目魚肌、腓腸肌、阿基里斯腱與腳底筋膜的軟組織受傷。
以上是各種關節活動度不足所造成的運動傷害,如果不做熱身、不做肌力訓練、不做收操,等到有地方感到會痛才要來找原因就太慢了。因為最終結果可能是錯誤的姿勢,可是導致錯誤姿勢的原因可能有:錯誤觀念、關節活動度不足、肌力不足、無法掌握正確的時間點、沒有正確的知覺等等,要一一釐清很不容易。還是,預防勝於治療。
進行伏地挺身時,有學生反應手臂後側的三頭肌有強烈拉扯的感覺,提醒她把手肘夾起來就好了(從上方看起來就像個箭頭)。
因為手肘往外撐開時(像字母T),重量的負荷會被轉移到手臂外側;但是如果維持姿勢像個箭頭,負荷就會被維持在胸部。聖嚴法師在⟪禪的世界⟫中提到:
「時時明察身體的動作。從粗大的肢體動作,至關節、皮膚、頭部的五官、腦部、胸腹的五臟、腰部、臀部、四肢等的活動,從粗而細,從外而內,從大而小,從點而面,從局部而全身,逐層觀照,乃至明察秋毫,隨時隨地,都能清清楚楚。
若能觀照成功,動中即是禪定。便會持平穩定,頭腦寧靜,身體康泰。」
假設今天課表是配速 1 區 30 分鐘+配速 6 區 200 公尺 *5 趟。
由於教練要看的紀錄很多,如果上面這次的訓練,每一段都分開儲存的話,就會有六筆訓練紀錄:配速 1 區 1 筆,以及 200 公尺 5 筆。這樣對教練來說非常不方便,為了比較每一趟之間的狀況,請用下面的方式將當天所有的訓練儲存在一筆記錄之中。
在這篇文章中將說明:
之前在⟪最有效的恢復方式:好好睡一覺⟫中列舉許多幫助睡眠的技巧。不過有時候是心態上所造成的。
我曾經遇過一位大陸的跑者,她說她每次比賽的前一晚總是睡不好,於是我就我對她的了解,告訴她:「就以現在的狀況來面對,該怎麼樣就怎麼樣。把現有的狀況發揮到最好就很好了,不要期待不屬於妳的結果。」
後來她在賽後說:「自从上次你给我分析原因后,我放好了心态,比赛再也没失眠了,上次成都和这一次宝马,都睡得特别好,非常感谢教练。」
Photo by Raj Rana on Unsplash |
氧氣是跑步時運動的燃料。不過提升跑步的強度後,呼吸會開始加深加快;心跳與血液的速度也會加快,以便加快輸送氧氣給細胞。
但是只要是在海平面左右的高度,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只有 0.4%。也就是隨便吸一口,氧氣都絕對夠你用。
跑步時想要大口呼吸,是因為二氧化碳累積在體內的濃度提高,此時並非缺氧。如果真的是缺氧時,也是會感到呼吸急促,但是你會頭痛、意識模糊。
二氧化碳能舒張血管,促進紅血球的血紅蛋白與氧氣交換的反應(Bohr Effect,玻爾效應),幫助血液輸送氧氣。所以跑步時身體能使用的氧氣量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的二氧化碳。
所以跑步時也不能想要把二氧化碳全部吐光,留住適當濃度的二氧化碳,才是跑步正確呼吸的關鍵。